開包子鋪到底有沒有利潤:大學畢業生開夫妻包子店
開包子鋪到底有沒有利潤:大學畢業生開夫妻包子店!沿著興華街與汝河路交叉口往南走100米,有一家設施簡單的包子店,每天早晨,來這里買包子的顧客都會排起長隊。大學生張先生、吳女士在這里賣了一年多包子,他倆用誠心和手藝換來了紅火的生意,也成了淮河路辦事處有名的“創業之星”。
今年25歲的張先生2008年畢業于鄭州大學機械系,在企業工作了一年多,就和新婚妻子吳女士雙雙辭職,開起了包子店。張照璽說,兩個人辭職前月薪都在3000元左右,選擇創業是因為想趁年輕,為理想奮斗一回。
談起創業經歷,今年24歲的吳女士感慨很多。由于工作時間短,兩人都沒什么積蓄,創業資金全靠同學、親戚贊助,交過店面轉讓費就所剩無幾了。為了省錢,店內裝修都是自己動手。吳女士說,開包子店之前,自己連飯都不會做,現在基本上是采購、包包子、賣包子的“全能”選手,后來由于規模擴大選擇了包子機做包子,他們說自從使用了包子機做包子再也不像以前那樣起早貪黑了,而且做包子的速度也大大提高了,之前都是客人來了等著做包子,而現在是只要有顧客過來就有熱騰騰的包子送上顧客的手里,可以說及即時又方便。
吳女士畢業于鄭州酒店管理專業,對開店有一套獨到的理論。有一天顧客少,她和張先生早餐就在店里吃包子,結果幾個路人馬上進來買包子,“他們說,你們自己都敢吃,包子應該沒啥問題”。這件事讓兩人深有感觸,下定決心,要賣“良心包子”,現在自從使用了包子機做包子,口感和衛生程度上更有保障了,過往的顧客買起來也更放心了!“所有材料都在附近菜市場采購,逢人我們就做自我介紹,哪樣材料在哪里買的,餡在哪里拌的,都有地方可查。”吳東說,為了保證包子口感,他們從來不賣剩包子,“每種包子蒸出來我們都會自己嘗嘗,自己不愿吃的包子絕不賣給顧客”。
開包子店是個辛苦活,凌晨3點半就要起床,一口氣要忙到下午1點多,不過對于顧客,吳女士從來都是面帶笑容。早晨很多老年人騎三輪車來買包子,吳女士就跑出店給他們“送貨”,F在,包子店所在的興華社區,不論是菜市場商戶還是周圍居民,都對這對大學生店主交口稱贊,店里的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好。
由此可見開包子店利潤還是相當可觀,月工資都在三千元以上的大學生都放棄了工作而選擇了開包子鋪由此可見開包子鋪的利潤月收入遠遠不止六七千,所以說開包子鋪還是挺有前途的而且使用包子機更是讓您的生意芝麻開花節節高啊!